港府計劃於年底清拆尖沙咀天星碼頭巴士總站,能否汲取拆中環天星碼頭的教訓,令是次清拆行動和氣收場,大家拭目以待。本港的其中一個地標又將成為集體回憶。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未來的規劃及用途,現時尚未有最終定案。
「消滅香港是香港政府城市規劃的唯一目標。」 (胡恩威, 《香港風格2.消滅香港》)
你看,不管拆了之後做甚麼,總之一定要拆,拆了再說。
初步的建議是,該地段會興建商場或供遊人休憩的廣場。
商場就商場吧,「或」甚麼?
根據規劃,尖沙咀海傍未來將大變身,其中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計劃遷往尖東永安廣場,多條巴士線將「大執位」,巴士總站原址則擬發展為復古羅馬式設計的露天廣場,設有露天茶座及表演場地。
「露天茶座」這個「旅遊概念」說了十多年他們也不嫌悶。「露天茶座」這東西外國遍地皆是,真是「行過左都唔覺」,你自己覺得有趣便以為遊客會有興趣嗎?便是大陸客也不用來港看這些吧,大陸本身已有這麼多「山寨景點」...
... 「遷移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是一環扣一環,計劃之中,天星碼頭的上蓋會被清拆,小輪的生意會有影響。如果乘客量愈來愈減少,最終就會取消航線,又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。」
這正是你所想的吧 因為...
現時反而應該考慮遷走巴士總站後,對民生的影響,因為該總站歷史悠久,市民早已習慣坐船之後,隨即可以轉乘巴士。不少遊客更是專程去坐巴士及小輪。
...你遊客要來看這些西方推介的、只有香港才有的特色,我偏要拆掉它們,弄些「復古羅馬式」給你看。這不是蠢能解釋得了的...
中大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認為,
市場學系,厲害厲害...
清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是有急切性。他指出,尖沙咀是本港一個重要的旅遊區,現時最大的問題空間感不足。事實上,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建築設計已經相當落後,仍然停留在60、70年代的思維模式,不能反映本港作為大都會的形象。
...連建築設計也關你們事。
「本港缺乏一個較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間,供市民及遊客使用。以地理位置來說,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一帶是適合舉辦慶祝活動的地點。所以,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實在應該提早清拆,以便可以發揮得更好。」他說,在原址興建一個新廣場,其實可以彌補現時鄰近的文化中心的空間感不夠的情況。從本港的旅遊資源來考慮,尖沙咀是重要地點。目前,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所佔的地方反令到尖沙咀的吸引力減低,與鄰近連接的文化中心及星光大道顯得格格不入。尖沙咀碼頭的行人道亦相當狹窄,每逢假期節日非常擠迫,本身的建築物高度太矮,實在有改變的必要。
原來「空間感不足」是因為「建築物高度太矮」,冼日明教授的市場學理論真是高深莫測。或許他說的「空間」是指「樓面空間」...
至於天星小輪,冼日明認為其運作方式已經老化,未來需要活化。一方面可以保留本身的特色,但也要增加時代感。本港在保育與發展兩方面都要取得平衡,更要具備國際視野。
經典句式:要在X與Y之間取得平衡。為甚麼起商場就是發展?而「復古羅馬式」就是國際視野?
「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應該一早便清拆,但現時好像得個講字。... 天星小輪也可以扮演歷史回顧及文化回憶的角色,為自己重新提升,成為一個來港旅客必遊的地方,若果本身的內部設計追上時代,又加深歷史感,藉此可以有很高的生存價值,即使日後的票價調升也可以維持營運。
這本來就是「來港旅客必遊的地方」,你唔好攪攪震就已經謝天謝地了。人家好端端的,卻要說甚麼「重新提升」,「追上時代」,「加深歷史感」,一副董朝時的甚麼 「自我增值」口吻...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